從攝影助理、雜誌社in house攝影工作一路到時尚圈御用攝影師的邵亭魁,各大雜誌、廣告、唱片、電影劇照及海報幾乎都能看見他的作品,但其實早在應徵攝助前,他對拍照這事兒可說是一竅不通。當年,憑著一股「想找份跟美術相關工作」的傻勁,從單純愛畫畫的孩子,跨足攝影領域直到現在。而將近30年與相機為伴的歲月,則早已不是「熱情」兩字可以全然概括。
今年5月,出版第一本《Somewhere》攝影集的他,記下的是十年旅程中或連續或斷裂的時間即景。然而,有別於旅行攝影的第三者視角,時尚拍攝工作需要的卻是更多的參與及主導功力。之中的美感、溝通以及時間掌控都需要經驗累積加以支撐。既沒有固定流程,也無法單用言語傳授,重要的是每個攝影師都需要創造自己的一套方法,唯有了解拍攝的對象物才得以駕馭。「就拿拍人像來說,人是有情緒的,不若商品可以任意擺布,會有狀況好或不好的時候。」至於該如何在不確定的主體間(攝影師與模特兒)捕捉到預想畫面?他認為這不只考驗模特兒的理解程度,也取決攝影師的溝通能力「面對拍攝的困難,試著傾聽、對話才能跨越並持續進步。」
「要讓別人看見,就必須有所不同。」問到該如何在這日新月異的攝影市場中存活,他這麼說。邵亭魁認為攝影不是科學,學的不是相同的理論,更不是亙古不變的現象。攝影必須是與眾不同的表達及細膩的觀察,它既不能透過考試來驗收,更不能用公式加以套用。而作品是否能打動人,或是讓他人感受到「哇!好特別的視角。」即是脫穎而出的關鍵。「若你覺得該會的都會了,該學的也都學了但依然無法突破,那肯定還是不夠。」
除了自身努力及多方嘗試外,他亦提到「把握工作機緣」的重要性。「再怎麼倒霉的人,一輩子都會有幾次的表現機會。」若萬事俱備,這個機會將猶如一陣東風,成了便能即刻燃起熊熊火焰。「舉例來說,某個攝影師他一直希望擁有拍攝雜誌的機會,今天如果突然有個時裝單元要急需他掌鏡,若他真的準備好了,那一拍大家就會感到驚艷,自然而然就會有第二次機會。」但若不成呢?「這就說明兩件事,一來你沒有你想像中的準備齊全,二是抱歉!這個機會只有一次,錯過就沒有了!」
除了把握機緣,那作品風格又該如何塑造呢?「還是回到自己身上。因為他人的風格能模仿,抄到8.90分就很厲害了,但可以一直模仿下去嗎?」即使作品看似一樣,其本質卻是全然不同。至於作品好壞的認定多是創作者重視的,然而多數人的評斷就是標準嗎?「這涵蓋相當多的因素,但關鍵在『你對自己的美感是否有足夠的信心?』」當多數人認為這是張好照片,若你能在這「+1」聲浪中,感到一絲無法苟同,不代表你否定多數想法,而是多了點顧慮;那分顧慮,則代表你特有的「敏銳」能力。
除了自身努力及多方嘗試外,他亦提到「把握工作機緣」的重要性。「再怎麼倒霉的人,一輩子都會有幾次的表現機會。」若萬事俱備,這個機會將猶如一陣東風,成了便能即刻燃起熊熊火焰。「舉例來說,某個攝影師他一直希望擁有拍攝雜誌的機會,今天如果突然有個時裝單元要急需他掌鏡,若他真的準備好了,那一拍大家就會感到驚艷,自然而然就會有第二次機會。」但若不成呢?「這就說明兩件事,一來你沒有你想像中的準備齊全,二是抱歉!這個機會只有一次,錯過就沒有了!」
除了把握機緣,那作品風格又該如何塑造呢?「還是回到自己身上。因為他人的風格能模仿,抄到8.90分就很厲害了,但可以一直模仿下去嗎?」即使作品看似一樣,其本質卻是全然不同。至於作品好壞的認定多是創作者重視的,然而多數人的評斷就是標準嗎?「這涵蓋相當多的因素,但關鍵在『你對自己的美感是否有足夠的信心?』」當多數人認為這是張好照片,若你能在這「+1」聲浪中,感到一絲無法苟同,不代表你否定多數想法,而是多了點顧慮;那分顧慮,則代表你特有的「敏銳」能力。
關於攝影師】邵亭魁
時尚攝影狂熱者。拍過無數時尚雜誌與廣告作品,獨到精準的攝影風格加上敏銳的洞悉力,讓邵亭魁的作品富有故事性及個人特色,成為天王天后爭相指名的時尚攝影達人。
網路來源:https://solomo.xinmedia.com/photo/56539-shao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